宛政〔2018〕4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
《南阳市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南阳市人民政府
2018年10月1日
南阳市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展绿色经济是加快南阳产业转型跨越、实现创新崛起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迈向更高水平的重要抓手,是建设生态文明体系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内容。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财政部等三部委《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通知》和《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尽快成功申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进一步支持、促进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南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生态保护、水源水质、绿色增长”三大主题,积极构建具有南阳特色的绿色金融组织领导体系、产品创新开发体系、政策支撑支持体系,形成保障组织完备、产品服务丰富、政策协调顺畅、基础设施完善、稳健安全运行的绿色金融发展环境。通过建立与绿色经济发展相适应、相配套、高效率的绿色金融体系,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便利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努力形成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
(二)支持领域
一是重点支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保护建设、流域水环境保护建设、矿山环境修复工程、土地污染整治工程、内河污染整治建设、山林草地建设、城市公园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绿地建设等生态修复保护建设项目。二是重点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循环产业、绿色工厂项目、低能耗低污染工业项目、中草药发展项目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发展壮大节能节水农业、生态观光农业、集约规模农业等现代农业体系;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养老产业等现代绿色服务业。三是重点支持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重金属污染防治、养殖业粪便处理与环境污染治理建设等生态改善工程项目。四是按照全国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目标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中加入绿色环保因素,坚持绿色信贷“一票否决”机制,严格限制污染严重、耗能严重的企业贷款项目,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引导资金从传统的高物质消耗和高污染排放行业适度抽离,流向绿色农业、绿色制造、绿色服务和绿色消费领域,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实现绿色发展。
(三)发展目标
通过构建多层次、多方位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支撑绿色经济发展。至2020年末,力争全市绿色信贷余额增幅高于各项贷款余额的平均增幅,绿色信贷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绿色信贷余额比全市“十二五”期末翻一番;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PPP项目数量增加显著;环境污染责任险等绿色保险应用速度加快;兴业银行、恒丰银行等开展绿色金融较早的金融机构加快入驻;企业、社会公众绿色环保意识更加浓厚,绿色经济的产业效应、生态效应、引导效应更加突出。
二、重点任务
(一)发展绿色信贷
一是建立绿色信贷发展组织体系。鼓励各金融机构根据各自总部机构战略定位,设立专门的绿色金融业务部门或绿色金融专业机构,为绿色信贷服务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鼓励各法人金融机构制定落实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规划,加快金融业务的“绿色转型”。二是完善绿色信贷管理体系。各金融机构应根据绿色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积极引导资金从“两高一资”和传统高物质消耗行业流向节能环保领域和绿色新兴产业,实现金融资源的绿色配置。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绿色信贷建设,通过绿色准入、绿色审批和绿色管理,一方面在信贷领域设置绿色准入门槛,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信贷向绿色产业和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倾斜。各金融机构可以根据绿色信贷项目持续期、规模、用信额度和风险等要素进行合理化资金配置,为绿色产业的风险衡量及定价提供专业化的便捷服务。完善绿色信贷增信体系,建立专业化绿色担保机制和绿色金融风险缓释基金池,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绿色经济发展项目。鼓励和支持各金融机构与再担保公司等专业增信机构合作,加大绿色信贷业务发展力度。三是健全绿色信贷专项统计分析制度。加强与相关绿色金融认证评级、服务咨询机构沟通对接,建立绿色信贷标识机制,完善绿色金融产品规模统计体系,形成数据收集可靠、数据报送规范、数据查询精准的绿色金融专项统计和分析制度。
(二)发展绿色直接融资
一是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在国家法律法规条件允许下,充分利用财税奖励补贴手段扶持有能力的绿色企业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或在新三板、中原股交中心挂牌融资;积极支持已上市绿色企业通过增发等方式进行再融资;鼓励和帮扶实力雄厚的的上市绿色企业通过收购、并购扩大产业链条。二是大力支持绿色企业发债融资。探索引入专业金融机构为环保企业提供现金管理、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融资租赁等相关金融服务,为绿色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更多服务支持。引入中诚信、中环保等第三方专业认证机构对发债企业和募投项目的绿色环保等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引入专业增信机构提升发债能力,引导绿色企业通过企业债、金融债、公司债等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满足融资需要。建立完善政策、财税、监管等激励机制,有效降低绿色金融交易成本。三是大力支持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和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积极帮扶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鼓励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创新性绿色直接融资工具的使用和推广。
(三)发展绿色保险
一是支持开发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围绕我市产业特色和绿色经济特点,积极创新相关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合理确定保费费率,有效提高产品吸引力。鼓励保险机构参与养殖业环境污染风险管理,进一步丰富农业保险和养殖业污染防治保险的产品服务。二是积极推动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适时在重点排污企业、化工企业集聚区、化工原料及化工品生产、储藏、经营和运输重点区域或行业,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引导和推动其它企业使用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扩大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推广使用范围。三是发展绿色资源保险。支持保险机构尝试参与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特色资源保险,鼓励保险机构研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河道沿线、生态保护区等环境资源保险,对重要生态林区域尝试开发森林保险,吸引更多企业、个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四)发展绿色社会资本
一是支持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依托我市现有产业发展基金,下设绿色环保产业子基金。研究建立基金使用项目储备库,为生态环保产业基金提供项目储备,加快对全市生态、节能、环保领域的项目投入。二是积极推行PPP模式。探索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充分发挥绿色产业基金的放大效应和导向作用,引导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积极加入绿色项目建设。支持在绿色产业中引入PPP模式,鼓励将节能减排降碳、环保和其它绿色项目与相关高收益项目打捆,增强项目吸引力。鼓励各类绿色发展基金支持以PPP模式操作的相关项目,拓宽融资来源渠道。三是拓展发展绿色金融新业态。积极培育和引进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及私募基金,加大全市绿色产业项目投资。鼓励和支持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为绿色产业、企业、项目提供金融服务。
(五)完善绿色金融发展配套机制
一是建立绿色金融项目库信息机制。通过搭建绿色项目储备平台,持续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不断完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增强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的收集和使用,为金融机构选择服务对象提供有效沟通渠道。二是建立健全绿色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建立动态监控机制,明确企业环保风险的信息收集、分析、核实、预警流程,及时识别掌握绿色金融服务中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和风险补偿对策。严格实行“环保达标”制,对于绿色金融服务对象,只要环保不达标,都应予以否决。科学设计“绿色保险”产品,防范企业弄虚作假,产生道德风险。建立绿色经济知识产权质押、核证减排额质押等新型风险保障措施的价值评估、有效登记和处置体系,建立相应
的绿色金融风险补偿机制。三是完善绿色金融发展评价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构建我市绿色金融发展评估体系,采取“定性+定量,存量+增量”的灵活方式,综合评价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出台绿色金融发展年度报告,为绿色金融政策制定与完善提供有效支持。
三、组织保障
(一)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成立南阳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层次分明、职责明确的组织实施机制。按照“边申报、边建设”的工作思路,一手抓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申报工作,一手抓绿色金融建设工作。建立绿色金融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检查落实绿色金融工作责任。成立南阳市推进绿色金融试点工作专家委员会,邀请相关专家担任委员会成员,建立定期会商制度,保证绿色金融各项政策科学制定、有效实施。
(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将绿色金融发展工作的各项任务,纳入各级、各相关部门年度绩效考评。建立绿色金融工作奖惩机制,对有特殊贡献的个人与单位予以嘉奖,对落实完成相关任务不力的个人与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三)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将绿色金融高层次人才作为我市重点引进的人才,按照河南省和南阳市高层次人才专项扶持政策给予扶持。以高层次人才为支点,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绿色金融概念普及与知识培训,培养一定数量熟悉国内外绿色金融创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改革创新意识的管理者,以及一大批具有绿色发展意识、能够实际开展绿色金融实务的业务团队。支持相关智库在我市建立绿色金融相关机构。在南阳师院成立绿色金融研究院,与人民银行、绿金委及中央财经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人才保障。
(四)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广州市花都区、浙江省衢州市、贵州省贵安新区等其它8个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沟通交流与相互协作,争取优势互补、资源互通、经验互学。加强与兴业银行、中诚信、中增信、中信建投证券等绿色金融咨询服务机构的联系,加大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合作交流。
(五)开展绿色金融经验推广
及时总结推广绿色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经验成果,努力争取上级政策和财税支持。开展绿色金融工作考核评估,创建南阳绿色金融发展指数,评价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发展的贡献程度。
2018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