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政字〔2018〕3号
曾广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豫南地区旅游产业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所提的建议很好,对加快发展豫南地区旅游产业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旅游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手段,旅游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集山、林、河、湖、泉、洞、玉、石为一体,融楚汉文化、三国文化、衙署文化为一城。现拥有文化旅游资源单体3104个,其中自然资源占47.86%,人文资源占52.14%,特色突出、积淀深厚的历史人文自然景观,堪称全省之最。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为目标,强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把“建设国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列入全市九大专项之一,作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主抓手,重抓重推,全市旅游转型发展态势良好。
一、树牢全域旅游理念,加强资源统筹整合。我市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打造国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有力抓手,作为助推我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关键之举,坚定信心决心,采取超常举措,强力推进。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全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动旅游规划与县域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生态规划、扶贫规划有效衔接;着力推动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涵盖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保健、专项旅游产品的复合型旅游转型,努力构建“大旅游”发展新格局。二是坚持全方位推进。从“点、线、面”三个层面,全方位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在“点”的层面,重点抓好各个景区、景点、城镇、村庄的打造,着力提升有影响力的龙头景区景点,带动周边景点及乡村旅游村镇。在“线”的层面,不断完善交通线路建设,构建无障碍的旅游交通网络。在“面”的层面,大力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统筹品牌打造,整体向外推出,形成“大旅游、大联动”营运格局。三是抓好项目建设。深入研究,谋划了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十大支撑项目。坚持推进文旅专项项目建设“1+2+N”工作思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掀起了项目建设热潮。
二、做大做强地方特色,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是一项富民工程,造血功能强、惠及百姓广、扶贫效应好,对壮大提升旅游产业、振兴乡村、农民增收致富有着重大意义。南阳作为农业大市、全省扶贫任务最重的省辖市,坚持以打造美丽乡村为目标,突出地方特色优势,建立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特色,具有观光、休闲、体验、度假、教育等多种功能的乡村旅游项目,营造示范点创建的浓厚氛围。选取山水风光、地形地貌、风俗风味、古村古居、人文历史较好的城镇,打造成“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的旅游特色小镇。我市把今年的旅游扶贫工作纳入全市扶贫工作考核目标,将通过“景区+农家”“生态+文化”“体验+体育”“农庄+游购”等多种发展模式,建立旅游扶贫多元投入机制,持续抓好旅游扶贫工作,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三、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发挥区域集聚效应。2017年3月,在省旅游局指导下,由平顶山、许昌、漯河、信阳、驻马店五市共同发起,成立了“老家河南·生态豫南”旅游推广联盟。2017年10月24日,“老家河南·生态豫南”旅游推广联盟全票通过了南阳加入旅游推广联盟的申请,南阳市成为联盟新成员。加入联盟以来,严格遵守联盟例会制度、工作沟通协调制度,积极参与联盟开展的“陕西旅行商走进豫南”“‘老家河南·生态豫南’休闲之夏”等一系列营销推广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2018年4月26日-27日,在南阳西峡县举办的中国(西峡)山地避暑旅游高峰研讨会上,由信阳鸡公山景区、南阳老界岭景区等11个景区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山地避暑旅游联盟。联盟成立后将大力推进山地避暑旅游区域合作,打破区域壁垒,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致力于山地避暑旅游产业的发展。
下步,我市将继续抓好国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积极配合“老家河南·生态豫南”旅游推广联盟工作,依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换、利益互惠”的原则,加强与信阳、驻马店三地联动,在特色产品研发、区域品牌推广、客源市场开发、区域客源互换、服务质量提升、旅游行业自律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共同提升豫南地区整体形象,打造区域精品旅游线路,为加快豫南地区旅游发展作出南阳贡献。
希望您继续支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南阳市人民政府
2018年5月14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0377-63165675
联系人:孙荣和 邮编:473068
抄送:省政协提案委办公室(3份),省政府督查室(1份),信阳市政府、政协(各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