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支队长崔春晖等负责同志出席新闻发布会通报相关情况,并对媒体记者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中国网、河南日报、河南电台、南阳日报、南阳电视台等中央、省、市媒体参加了发布会。
据通报,今年以来,全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道路安全与城市畅通并重,以科技信息化为支撑,以队伍建设为保障,着力抓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双创双建”、大气污染防治、打造“一次办妥”服务品牌等主要工作,努力实现交通更加安全顺畅、执法更加规范、服务更加优质高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总结固化八项工作机制,夯实交通事故预防基础。在总结了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等重大安保活动,节假日、恶劣天气期间的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固化了八项工作机制,即交通安全提示警示机制,交通安全隐患分析研判、预测预警机制,“两客一危”、重型货车、校车等重点车辆及重点驾驶人安全隐患的动态“清零”机制,恶劣天气、交通事故、交通拥堵预警处置机制,路面管控机制,严重交通违法曝光机制,交通违法强制执行机制,交通事故深度调查机制。在2018年春运及元旦、清明节、“五一”等重要时期,我们先后启动了八项工作机制,平稳完成了交通安全保障工作。
围绕“双创双建”,扎实开展城区交通秩序治理。建成公安交通管理综合集成指挥平台,实现了缉查布控、勤务管理、应急指挥、交通状态监管等功能,为基层配备347台PDA移动执法终端、216台公安内网移动笔记本电脑,提升了道路动态管控能力,缉查布控查处严重交通违法动态保持全省第一名;人像识别系统比对查获吸毒人员、在逃人员、携带管制刀具等70余例。建成7处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违法曝光系统,建成6处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自动抓拍系统,通过科技装备引导文明出行。联合纪委监委部门开展党员干部严重交通违法联动惩戒,176名严重交通违法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被党政纪追责;与文明办建立交通违法抄告机制,交通违法与文明单位创建挂钩;将严重交通违法纳入社会信用机制建设;组织驾校学员和交通志愿者开展交通违法劝导活动;开展交通违法有奖举报,去年以来共3622人参与有奖举报,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建立常态化的严查严重交通违法工作机制,持续不断地对酒驾、醉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进行集中打击。2017年以来,共查处酒醉驾15000余起,其中醉驾4420余人,起到较强的震慑作用。
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按照省、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攻坚工作部署,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采取“路面管控、源头追缴、宣传举报、排查抄告”等多项措施,开展了“控车治污护航蓝天”攻坚行动。据统计,此次攻坚行动共投入警力41000余人次,设置提示、警示标志286块,开展宣传提示560余次,发布提示信息450万次,发放宣传提示卡6万余份,分流重型货车40万余台,查处货车超载315台,查处未按照规定覆盖运输5672台次,查处改装车辆223台次,查处违法通行车辆17035台次,对违法超载车辆一律卸货放行,对改装车辆一律强制恢复原状放行,强化源头治理,为全市大气污染防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聚焦便民服务,打造“一次办妥”服务品牌。依托交管12123手机APP、南阳交警微信公众号、互联网门户网站等平台,推动“网上办”项目。互联网应用平台个人注册用户已达120.8万人次,可在互联网平台办理机动车驾驶证补换证、提交身体条件证明、补换机动车号牌、驾考预约、机动车号牌预选、交通违法处理、交通违法罚款缴纳等17项业务。开发交管业务审批和服务系统。开发应用“电子通行证”审批系统,大货车入市通行证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目前已在网上办理“电子通行证”1047起,解决了群众“往返跑”问题;推广应用轻微交通事故快处快赔系统。本着“简易事故全民处、一般事故全警处、较大事故专业处”的思路,改革交通事故处理模式,对于无人员伤亡的财产损失事故,引导群众通过交管APP在网上处理,节省了时间,有效避免了二次事故和交通拥堵。今年以来,通过事故快处快赔系统网上处理交通事故8846起。
据通报,针对人、车、路快速增长带来的新挑战、城市规模扩张带来的新压力、群众对公安交管工作的新要求,下一步,公安交管部门将着力抓好国道、省道、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针对我市农村道路通车里程长、临水临涯路段多、低等级道路多、交通安全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问题,警力向国道、省道延伸,向农村道路延伸,抓好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道路管控工作。着力抓好市区交通秩序规范管理。持续开展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机动车乱停乱放、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未经批准擅自破拆挖掘道路等专项治理,规范市区通行秩序。加强市区交通标志、标线、标牌、交通隔离护栏、交通监控建设,不断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让市区交通语言更丰富、更规范、更完善;建立动态勤务管理机制,加大指挥平台调度力度和路面巡查管控力度,重点路段、重点时段巡逻到位,管控到位,拥堵疏导到位,保障市区道路畅通。着力推动便民、利民、惠民措施的落实。进一步研究排查交管部门承担的管理和服务项目,简化流程,优化服务,不断推出“一次办妥”事项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