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河南日报、南阳电台、南阳日报、中新网等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从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时期,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8万户、39.2万人。其中,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14070户48396人;非贫困户同步搬迁71户271人,主要涉及淅川、南召、桐柏、内乡、镇平、唐河、西峡、方城等8个县85个乡镇989个行政村。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从2016年6月份正式开始,计划到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
已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71个,搬迁入住9393户33921人
截止2018年1月底,全市已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71个,搬迁入住9393户33921人。2016、2017年度计划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部完成,“十三五”时期任务目标完成率达到70%。
2018年计划再新建集中安置点84个,争取10月底前全部完成搬迁点建设任务,2019年春节前实现搬迁入住。其中,2016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总投资8.56亿元,新建集中安置点73个、住房4110套、建筑面积38.8万平方米。2017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总投资10.7亿元,新建集中安置点98个、住房5177套、建筑面积44.44万平方米。同时,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要求,同步推进搬迁后的拆旧复垦工作,截止目前,2016年的土地复垦、生态修复任务完成100%;2017年拆旧任务已完成54.61%,土地复垦、生态修复任务完成50.68%,我市的拆旧复垦工作一直位居全省先进行列。
易地扶贫搬迁后期产业扶持受惠2万余人
截止2018年1月底,全市已搬迁贫困人口中,发展特色农林业 4515人,发展劳务经济3326户,发展现代服务业1627人,资产收益扶贫6900人,社会保障兜底2923人,提供公益岗位等其他扶持形式1977人。2016年搬迁户已有2480户10014人实现脱贫,脱贫率达64.3%,2017年搬迁户已有2291户8796人实现脱贫,脱贫率达47.9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后期产业扶持,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
其中,特色最明显、效果最好的扶贫项目是扶贫车间和光伏扶贫专项工程。目前已建设完成唐河、镇平、南召、内乡、淅川、桐柏、方城等7个县的9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村级小电站,并实现并网发电,总投资1.57亿元,总规模2.74万千瓦,共覆盖搬迁贫困户6382户,搬迁户户均每年获得不低于3000元的收益。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光伏扶贫专项工程村级小电站数量及规模均居全省第一位。全市171个已建成安置点围绕切纸加工、畜牧养殖、香菇种植、艾草加工、衣服加工等产业,共建设扶贫车间228个,吸纳4389户搬迁户在家门口稳定就业,搬迁贫困户实现了“打工不离家、还能哄娃娃”的美好愿望。
以唐河县毕店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柿树元新区为例,该项目于2016年9月启动,2016年12月竣工并完成搬迁,易地搬迁户38户111人。在搬迁前该38户涉及9个村,年人均纯收入均在2000元以下,搬迁后,通过产业扶持、安排就近务工、光伏收益、扶贫车间就业、政府保障兜底等帮扶形式群众生产生活面貌大大改观,安置点搬迁户集体月收益平均在20000元以上,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都达到了4500元以上。
2018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计划总投资8.69亿元
2018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由国家、省统筹。计划新建84个集中安置点,搬迁安置4707户14475人,项目计划总投资8.69亿元,2018年10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2019年春节前搬迁入住。截止目前,全市84个安置点全部开工建设,其中西峡县军马河镇敬老院安置点同2017年安置点同步建设,提前完成建设任务,达到入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