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阳市
脱贫攻坚民政兜底保障工作
新闻发布会主发布词
南阳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褚庆义
(2016年12月15日)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会议,借此机会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市民政工作的关心和关注。今天新闻发布的主题是脱贫攻坚民政兜底工作。下面,我就有关情况做简单介绍。
脱贫攻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今年以来,我们把民政兜底保障作为民政系统重要工作任务,凝神聚力、尽职尽责、狠抓落实,全市民政兜底保障工作有序推进。
一、民政兜底保障贫困对象情况
截止全市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系统“封网”,全市共识别贫困人数46.2万人。其中,移交民政部门需兜底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127383人,占我市贫困总人数的27.6%。
二、民政兜底保障工作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一是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兜底脱贫。集中力量对低保对象进行复核,精准识别对接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确保把贫困对象中患有重病、重残、无劳动能力的人员纳入低保;把低保人员中有劳动能力、能够通过其他途径脱贫的人员纳入扶贫对象中。
将扶贫部门移交的兜底保障对象纳入低保时,我们牢牢把握政策宣传、信息核对、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这五个关键环节,认真核查经济状况,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坚持规范透明的工作机制,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做到不降低标准、不抬高门槛、不打擦边球,确保救助政策落到实处。乡镇(街道)对拟兜底保障对象进行100%的入户调查,县区级民政部门组织复核和抽查,抽查率不低于30%。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家庭,特别是主要成员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兜底脱贫。坚持动态管理原则,对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贫困人员,坚持采取定期申报和分类复核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管理,切实做到进出有序、补差适时调整,确保救助公平、公正。加强标准衔接,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实现“农村低保线”和“贫困线”两线衔接统一。目前,贫困线为每人每年2850元,我市各县区农村低保标准为不低于每人每年2960元。
二是实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脱贫。将扶贫部门移交的兜底对象中符合“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兜底。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标准,2016年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年人均4000元,分散供养标准年人均3000元,标准将按程序逐年适当提高。加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与管理,加强消防安全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集中供养能力,强化服务保障功能。
三是加强受灾人员救助。以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为重点,紧紧围绕民政救灾工作实际,全力组织好冬春救助、汛期应急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减灾宣传、减灾示范社区、应急体系建设等工作。今年全市共救助受灾人口约9.61万人。共争取到中央及省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1374万元,市财政匹配本级救灾资金300万元,“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捐赠款39.3万元,妥善解决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
四是加强孤儿基本生活救助。孤儿是指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其户口所在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和条件认定。2011年我市出台了《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目前,我市按照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600元(含低保、五保救助资金)发放基本生活费。社会福利机构孤儿养育标准为每人每月1000元。截止2016年11月底,我市共申报登记4234名孤儿。2016年全市共拨付孤儿基本生活费2665.1万元。严格按照规定,对孤儿基本生活费实行规范化管理、社会化发放。同时采取综合性措施,努力保证孤儿的生活、教育等权益。
五是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2016年11月29日市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南阳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细则》,决定从2016年1月1日建立我市残疾人专项福利制度,对困难残疾人额外生活支出和重度残疾人长期照护支出给予补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由残疾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服务窗口申请。残疾人的法定监护人,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所在村民(居民)委员会或其他代理人可以代为办理申请事宜。根据2016年8月市残联调查核准,我市目前共有困难残疾人57734人,重度残疾人72283人,两项补贴的标准均为每人每月60元。
三、2016年民政兜底保障工作进展情况
我局高度重视脱贫攻坚民政兜底工作,成立以局长任组长的民政扶贫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推进全市脱贫攻坚民政兜底工作,全面加强民政兜底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健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加大核对信息平台建设力度,结合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等方式,综合评估家庭贫困程度,使农村低保对象认定更加精准。完善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做到“五个一”:建立一套以农村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灾害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住房救助、临时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制度,设置一个社会救助窗口,开具一张由窗口、求助人、受理单位分别留存的分办转办通知单,建立一本记录求助人信息和办理反馈结果的台账,开通一部受理社会救助服务的热线电话。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做好资金测算,明确筹资渠道,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保障标准相适应的社会救助资金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盘活存量资金,加强资金的统筹使用,足额保障兜底资金。
截至目前,已纳入民政兜底对象共110598人,其中农村低保兜底79698人,特困人员供养兜底30900人。救助资金已发放人数75852人,已发放金额4694.88万元。预计到12月底,需兜底人员全部纳入,救助资金全部发放到位。
2017年,一是做好救助标准确定工作,根据社会经济水平发展逐步提高救助标准,继续提升救助能力。二是做好动态管理工作,对于经过扶贫开发收入增长实现稳定脱贫、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农村低保标准的对象,按程序公正有序退出。对于新增贫困对象,符合低保、特困人员救助条件的及时纳入,做到应保尽保。三是进一步织密、打牢社会救助保障网,加强各项救助制度的衔接,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增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功能,助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今天脱贫攻坚民政兜底保障工作相关内容就通报到这里,感谢参会的各位新闻界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