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信息公开 > 其他法定信息 > 政府文件 > 宛政办文 > 2013年
分享:
索 引 号 N001-2014-000007 有 效 性
发文机关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4年01月16日
标  题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强化产城互动提升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水平的指导意见
发文字号 宛政办〔2013〕107号 发布时间 2014年01月16日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强化产城互动提升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水平的指导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南阳新区、高新区、官庄工区、鸭河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推进产城互动、生态融合,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经济发展与集约节约、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推动绿色、循环、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产城互动、项目支撑、生态融合、美观逸景”的总体思路,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产业集群培育,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突出建筑景观特色,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增强产业和人口承载力,把产业集聚区建成产业集聚、生态良好、具有建筑特色、互动融合的现代化新城区。


二、基本原则


(一)因地制宜。产业集聚区建设要与省、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相衔接,要根据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交通区位状况,明确主导产业,形成产业特色。产业集聚区建筑风格设计应与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生态景观规划衔接,做到布局协调、功能完善,突出体现本地文化特色。


(二)以人为本。重点建设道路游园、污水处理、垃圾收集转运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校、医院、公共文化活动中心、交易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


(三)保护环境。推进土地、能源、资本等资源的集约节约使用,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有效整合产业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有效推进工业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实现节约生产、清洁生产。


三、提升标准


(一)健全规划体系


把产业集聚区按照城市功能区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体现功能布局合理、环境生态友好、资源能耗节约,实现不同功能区块的协调建设。


———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围绕特色优势资源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龙头企业关联型产业三大类优势产业,科学合理规划产业集聚区产业布局。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围绕承载功能完善配套服务,将商住、学校、医院、娱乐及行政管理服务职能部门等综合功能因素纳入规划,科学合理规划布点,完善产业集聚区基础配套设施,提升承载能力。

———建筑景观规划。围绕提升城市品位,将产业集聚区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产业集聚区内建筑的平面布置、立面效果、绿化面积、厂房楼舍、围墙风格、墙体色彩、厂区门面等元素,需经规划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从而使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城市建设风格协调一致。


———生态绿化规划。使产业集聚区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成为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游园配套的景观区。

 

(二)提升发展水平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区内道路、供电、供水、排水、供气、通信、环卫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产业集聚区发展需要。到2015年,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路网密度达到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各县产业集聚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路网密度达到4公里/平方公里以上。

———优化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绿地建设,构建产业集聚区绿地生态网络。到2015年,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绿地率达到30%,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各县产业集聚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5%,绿地率达到25%,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


———推进减污减排。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实施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到2015年,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各县产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以上。加快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到2015年,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各县区产业集聚区垃圾处理率达到70%以上。


(三)塑造城市特色


对建筑体量、立面设计、群体组合以及色彩、材质、装饰等提出控制引导要求,建设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和风貌建筑群。中心城区三个产业集聚区按照城市设计标准,保持色彩色调、建筑风格相一致。各县市产业集聚区结合本地实际,按照设计导则,选择适宜当地的色彩色调和建筑风格。


———产业集聚区的建筑应当百花齐放,体现现代工业、现代科技的特点,应该简约、简洁、大气,鼓励新技术、新材料如LED、太阳能等在建筑和厂房外墙表达运用。


———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产业集聚区的整体风貌应当“去工业化”,避免工业区过度呆板统一的形象,实现丰富多变的“公建化”风貌。建筑应经济、实用、美观,一般以多层厂房为主,体现简洁、朴实、大方的建筑特色和文化气息。


———对于大面积的工业厂房,应采取淡化、弱化、虚化的处理手法。在色彩选用上,宜选择淡暖色、亮灰色等色彩,不宜大面积采用饱和度过高的蓝色等冷色。科研办公、居住建筑以多层和小高层为主,主色调为暖色,以营造务实高效的办公氛围以及温馨典雅的居住环境。


———产业集聚区建筑风貌特色的控制和历史文化的展示,应当把重点放在产品展示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对外出入口、围墙、雕塑小品、园灯等方面。其设计可适当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符号。


———园区绿化设计力求经济美观,避免“宽马路、大广场”的设计手法,营造“厂在林下,林在厂中”朴素大方的现代工业园景观特色。种植风格以乔木为主,力求塑造郁郁葱葱、高低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


———围墙总体形象应简洁大方,与建筑环境协调,采用通透的形式。可使用仿古造型,以体现文化特色。材质应采用绿篱作为厂区隔离,不应用实体围墙。如需采用铁艺栏杆围墙,应用绿篱加以遮挡。绿篱高度紧密结合背景建筑体量确定,应高于铁艺围墙,并形成“绿墙”效果。


(四)严格准入标准


严格工业项目准入。不符合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入驻产业集聚区;鼓励主导产业项目、上下游配套项目入驻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区项目平均投资强度不得低于233万元/亩,中心城区三个集聚区不得低于280万元/亩。进一步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产业集聚区项目容积率必须达到1.0以上,建筑系数不低于60%。总投资在1亿元以下的项目,原则上都进入标准化厂房,不再单独供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产业集聚区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实施工作,市产业集聚区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协调、指导、督促、考评各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工作,市规划局负责各产业集聚区专项规划评审和提升方案的审查工作,各产业集聚区负责各专项规划、提升方案的编制工作。


(二)明确时间进度


一是规划编制阶段。各产业集聚区要抓紧邀请具备相应资质的部门编制完善各专项规划,尤其是产业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筑景观规划、生态绿化规划,务必于2014年3月底前完成。二是提升整改阶段。各产业集聚区按照专项规划制定提升方案,经市规划局审查后,对产业集聚区建筑、景观等进行整改提升,务必于2014年6月底前完成。三是督导检查阶段。各产业集聚区整改提升结束后,市产业集聚区联席会议办公室将组织规划局等部门进行督导检查,并通报结果。


(三)加强专业化指导


由市规划局编制《南阳市产业集聚区规划设计导则》,发布实施后,作为管理和实施依据。各县(区)、各产业集聚区要严格按照设计导则的要求,统筹产业集聚区规范化建设,提升建设水平。

(三)强化考核评价


每年定期组织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情况观摩督导活动,对观摩评价结果予以公开通报。将产业集聚区各专项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评范围。市规划局对各县(区)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市产业集聚区联席会议办公室将规划建设评价计入产业集聚区年度考评结果。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12月20日

 

附件下载

相关推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