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信息公开 > 其他法定信息 > 政府文件 > 宛政 > 2012年
分享:
索 引 号 N001-2012-001119 有 效 性
发文机关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2年07月27日
标  题 关于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精深加工的实施意见
发文字号 宛政〔2012〕68号 发布时间 2012年07月27日

关于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精深加工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南阳新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充分发挥我市粮油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做优粮食加工企业,打造粮食产业集群,构建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的主食产业化和粮油精深加工发展模式,实现粮食经济跨越发展,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精深加工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精深加工的重要意义

  我市是农业大市、粮食生产大市、人口大市,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精深加工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但长期以来,粮油深加工和主食产业处于松散、缓慢的自然发展状态,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品层次低、效益差,特别是主食加工多是家庭手工作坊,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和营养含量较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放心粮油”、“安全食品”、“营养食品”的呼声越来越高。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精深加工,既是促进粮食转化增值,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有效途径,也是确保粮油食品安全、拓宽城乡就业渠道的迫切需求,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对于推动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挥资源优势、开发粮油经济、突出精深加工、打造主食产业、做强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集群的基本思路,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稳步推进、有序发展的方针,以安全优质、营养方便、高起点、规范化为原则,以满足主食供应、保障食品安全、提高营养水平和扩大有效需求为目的,加快我市以蒸煮面米制品为代表的主食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进而推动粮油精深加工发展,促进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和品种结构调整,实现由粮食生产大市到粮食经济强市的根本性转变。

  (二)工作目标

  ———2015年,全市工厂化主食年加工能力、实际产量和工业总产值达到190万吨、130万吨和170亿元,均比2011年翻一番左右;2020年,争取在201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

  ———2015年,全市建设形成年产值不少于5亿元的粮油精深加工及主食产业集群达7个左右,2020年,争取达到14个以上。

  ———2015年,粮油精深加工及主食产业化率,由目前的10%提高到25%,2020年,提高到60%以上。

  ———2015年,以主食加工为主的粮油加工业总产值争取实现240亿元,2020年,达到500亿元以上

  ———2015年,商品粮油加工转化率由目前的72%提高到80%,2020年,提高到90%以上。

  (三)发展重点

  ———优先发展主食加工业。按照点距面积适中、辐射人口合理的原则规划布局,优先支持南阳三色鸽食品有限公司、西峡县黎明挂面厂、唐河县面粉厂等企业日产30万个工业化馒头建设项目;优先支持河南想念食品有限公司日产5.4万公斤特色挂面,方城金穗面粉公司日产5万公斤鲜湿面条、挂面建设项目;优先支持一批有基础、有条件的速冻食品、面制及米制熟食品等建设项目。

  ———着力推进粮油深加工和副产品循环利用。重点支持一批适应市场需求、开发特色粮油产品和专用粮油产品、大力推进粮油深加工和副产品循环利用的龙头企业;重点支持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以及起点高、规模大、功能配套、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重点支持方城金馥植物油公司、南阳未来粮油有限公司日加工油料500吨以上的油料加工项目。

  
三、推进措施

  (一)做大做强做优主食加工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地域、所有制界限,通过内引外联、多渠道招商引资或企业战略性合作与重组,各县市区、管委会要新建1-2个具有较大产能、较高科技含量和适销对路产品的大型主食加工企业;要以现有大型骨干专用制粉、碾米和粮油仓储企业为主体,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土地、厂房、人才、技术和销售网络等资源优势,通过企业强强联合或低成本扩张,技改扩大1-2个主食加工龙头企业;鼓励现有主食加工优势企业,扩大产能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创立知名品牌,尽快打造成规模大、实力强、技术装备先进、有核心竞争力、行业带动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支持大型主食加工龙头企业向产前和产后延伸,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同时聚集中小企业为其配套,打造辐射式产业集群。

  (二)大力发展以主食为重点的粮油深加工

  以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平台,精心谋划粮食加工项目,搞好项目储备和推荐。加速对老粉厂、油厂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开发适销对路的粮油深加工特色产品。加快发展各种营养强化馒头、杂粮馒头、果蔬馒头,以及营养强化挂面、鲜切面、快餐面、方便面等,研发多种规格和口味的速冻馒头、速冻面条、速冻水饺、速冻炒饭等新产品;大力开发面包、饼干、糕饼等产品,推动粮油加工业向餐桌主食和环保、医药、饲料等领域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粮食产业的综合效益。宛城、卧龙两区要结合自身优势,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经济效益;西峡、淅川、桐柏、南召、内乡等县要结合自身地理优越、气候适宜、水质优良等特点,加大研发绿色、无公害食品的力度,推出大众所需的保健食品;方城、唐河、镇平、社旗、新野、邓州等产粮大县,要研发高端食品、多功能食品、高附加值产品,推动粮油加工业多领域发展。

  (三)加快粮食品种结构调整步伐

  依照市场需求,积极开发和加工餐桌主食;按照主食馒头、面条和速冻、方便食品的口感、营养、品质需要,确定与之相适应的专用面粉和大米生产;根据粮食加工企业对专用面粉和大米的品质要求,加快粮食品种结构调整步伐,积极研发、培育和种植适销对路的小麦、稻谷、杂粮等新品种,改变过去那种“以粮食生产决定加工,以粮食加工决定市场消费”的“供需倒置”状况。鼓励粮食加工企业按照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开展定单农业,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建立种子培育实验基地,开展优质良种培育和对农民进行引导及技术指导工作,引导农民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标准化生产。方城、唐河、镇平、新野、宛城、卧龙、邓州七县市区要建立5个总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标准化专用小麦种植基地;唐河、桐柏两县要建立1-2个总面积在5万亩以上标准化主食专用稻种植基地;南召、西峡、淅川要建立3个总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荞麦、燕麦、高粱、谷子、豌豆、绿豆等小品种杂粮实验种植区。要大力发展并不断规范完善订单经营,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使企业和农民结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为主食加工提供适销对路的优质原料,实现农民和企业的“双赢”。

  (四)支持企业通过科技进步创立品牌

  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国内外大型企业合作,开展粮油深加工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积极研究和推广营养富集、节能增效、清洁卫生的现代配粉新技术,引进推广油料低温冷榨技术、米面食品微生物控制、传统中式主食品现代加工技术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美誉度,创立企业知名品牌。继续支持和做大做强做优“三色鸽”、“想念”、“君乐”、“康元”、“曹氏百川”、“桐柏三元”、“邓州久友”、“唐河德林”等企业与品牌,发挥其在推进主食产业化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与引领作用。

  (五)加快现代粮食物流配送销售体系建设

  实施南阳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工程,各县市区要利用现有的产业集聚区,从中规划建设主食产业和粮油加工园区,打造以粮食收储、加工、物流配送为一体的主食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园中园、共建园、特色园等新型园区,努力实现园区项目集中、资源集约、功能集成,将园区建设成为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加快推进豫粮集团投资建设唐河现代粮食物流园区工程的进度;支持产粮大县改造1-2个规模较大的成品粮油批发市场;依托南阳中心城市区位交通优势和粮油加工业基础,规划建设四个仓储、加工、物流配送一体化的大型粮食产业园区,把南阳打造成辐射鄂、豫、陕,面向全国的粮油及主食食品交易物流中心城市。地方政府要采取贷款贴息或给予适当财政补贴的办法,鼓励大型国有、民营和股份制龙头企业,逐步吸纳、置换现有的从事主食生产的家庭式作坊,形成直销店、连锁店、代销店和便民超市等形式的熟食产品销售网络,统一进货渠道、统一产品配送、统一价格管理。通过发展主食产业化,切实保障军粮、救灾和应急成品粮供应,并将主食销售积极融入部队、学校、企业等后勤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与遍及城镇的“三色鸽”、“双汇”、“万德隆”、“世纪龙”等连锁店、普及乡村的供销社网络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商业网点等紧密结合,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拓宽粮油产品特别是主食食品的配送销售渠道。

  (六)建立健全粮油食品监管与安全保障体系

  粮食部门要与食品、卫生、质监等部门密切协作,建设较为完备的粮油质量监管及检测检验体系,构建高效、统一、协调的粮油食品监管、服务体系。按照粮油食品安全法规的要求,把好净化产地环境、保证粮油食品原料质量、严格市场准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和风险监测预警等关键环节,构建法规完善、风险可控、监管有效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粮油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快我市粮油食品质量、标准和安全体系建设。严格粮油食品质量标准实施,强化粮油食品安全全程控制。建立健全粮油食品安全数据库和预警体系,预防和控制粮油食品安全风险。支持企业建立粮油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及其召回退市制度,全面提高粮油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粮油精深加工和主食产业化发展,把粮油精深加工特别是主食推进工程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进行考核和奖惩。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适当表彰。市政府成立主食产业化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粮食局。协调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会商制度,定期研究解决主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抓好督查落实。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对主食产业化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粮油深加工和主食产业化纳入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规划,精心部署,积极推进。

  (二)统筹谋划,加强管理

  市粮食局要担负起牵头责任,搞好规划,科学布局,制定措施,强化落实;要切实加强行业管理,防止一哄而上、低水平建设和重复建设,并在托市收购、小麦竞拍、定向销售和粮食移库、储备粮布局等方面,向龙头加工企业倾斜;要进一步搞好调查研究,把粮食安全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积极试点地方储备和成品粮油在龙头加工企业的商业储备模式;要深入基层,加强调研,掌握工作进度,倾听企业呼声,了解反映或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粮油深加工和主食产业化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三)密切配合,扎实推进

  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服务工作,把粮油精深加工及主食产业化工作和我市农业“三十”、“三百”工程项目结合推进。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综合协调,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优先纳入市重点项目管理。财政部门要整合涉粮、涉农资金,支持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2012年至2020年,每年市财政都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引导和重点支持主食产业化发展、主食加工配送中心、粮油精深加工、粮油加工企业科技创新等;税务等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好对从事主食产业化、粮油深加工和物流配送粮食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农业发展银行要加大对粮油加工龙头企业、粮食订单生产基地、粮油加工园区和产业聚集区、粮食仓储基础设施、主食产业化企业设备购置、技术改造、物流配送、网点建设和粮食科技成果转化等贷款的支持力度;农业部门要加强引导和服务,加大小麦等主粮品种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快主食产业化发展及原料基地建设步伐,并在安排农产品加工项目投资时,优先考虑安排粮油精深加工项目;商务、供销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主食产品进入城乡商业超市和经营网点的协调支持,制定优惠政策,降低进入门槛,减少流通费用;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支持粮油精深加工,特别是主食产业化企业退城进郊,优先安排粮油加工建设用地需求,认真落实土地转让中的优惠政策;科技部门要加大对粮油精深加工和主食产业化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使用上,优先安排主食产业化发展项目;交通运输部门要建立主食品绿色通道,大力支持主食产品的运输保通工作,努力推进物流新技术在运输过程中的应用,为主食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新闻部门要积极倡导环保、绿色、健康的主食消费理念,加大对粮油精品特别是主食产品的公益性宣传,为主食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电力、工商、质监、卫生和食品安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强有力的协作机制,做好服务、扶持、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并逐步淘汰缺乏安全和质量保障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确保我市主食产业化和粮油精深加工顺利推进。

  二○一二年七月十六日

  

附件下载

相关推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