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信息公开 > 其他法定信息 > 政府文件 > 宛政 > 2008年
分享:
索 引 号 N001-2008-002184 有 效 性
发文机关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08年10月31日
标  题 关于印发南阳市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宛政〔2008〕81号 发布时间 2008年12月25日

关于印发南阳市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南阳市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八年十月三十一日

南阳市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实 施 方 案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特制定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今冬明春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坚持防汛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全面实施“项目兴水、改革带动、执法保障、管理增效”战略,突出民生水利,保障经济发展用水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生态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标任务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1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3万亩,新增除涝面积12.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3.99万亩,打井3483眼,治理水土流失654.76平方公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25.52万人,完成计划安排内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及移民安置任务。计划投资8.75亿元,其中省以上财政6.35亿元,市县财政1.55亿元,群众及社会筹资0.85亿元,投工1486万个,完成工程量3951万立方米。 

  二、重点工程和项目 

  以重点工程建设为龙头,以各级财政投资项目为支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坚持统筹兼顾,整合资金,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加强项目管理,落实管护机制,实现良性运行,确保工程效益。 

  (一)大中型灌区建设 

  1.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暨节水改造项目 

  鸭河口灌区2007年度续建配套暨节水改造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干支渠防渗衬砌13.41公里(其中滑坡治理330米),险工治理1.08公里,改造建筑物16座,维修白桐干渠检查路2公里,建管理房2处。总投资1600万元。
引丹灌区2007年度和2008年一期续建配套暨节水改造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刁河总干渠防渗衬砌2.1公里,总干渠渡槽维修,南河渠疏浚7.8公里,改造桥梁17座,刁北一分干渠道衬砌3.31公里,维修桥梁3座,维修闸门2座,倒虹1座。总投资1800万元。 

  宋岗陶岔电灌区2007年度续建配套暨节水改造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陶岔干渠断面恢复、衬砌3公里,其中滑坡治理501米,衬砌渠段内涵洞、坡水入渠及4座桥梁维修,重建8个斗、农门,重建周岗支渠进水闸、1座节制闸和1座退水闸;香花北支渠断面恢复、衬砌2公里,其中滑坡治理138米,重建10个斗门、1座节制闸及6座桥梁,渠段内涵洞、渡槽维修和隧洞清淤。总投资647.76万元。2.灌区末级渠系改造项目 

  鸭河口灌区末级渠系改造项目(中央财政民办公助),位于宛城区茶庵、汉冢乡白桐干渠六、七支渠范围,效益面积2.1万亩。维修硬化斗渠6条9.9公里,硬化农渠97条38.26公里;疏浚斗沟6条9.9公里,疏浚农沟97条38.3公里;新修维修建筑物1083座,新建量水设施103座,新修维修田间道路29公里,新建管理房2处。总投资947.66万元。 

  引丹灌区末级渠系改造项目(中央财政民办公助),效益面积1.25万亩。衬砌斗渠8条11.28公里、农渠43条20.03公里,疏浚斗排7条10.7公里、农排43条20.5公里,新建维修各类灌排建筑物468座。总投资600万元。 

  南召县廖庄灌区、内乡县太山庙灌区、镇平县陡坡灌区末级渠系配套项目,加固斗渠760米,硬化斗农渠6.3公里,新修硬化农渠500米,整修排水沟5.5公里,整修配套建筑物84座,改善灌溉面积2500亩。总投资50万元。 

  3.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维修项目 

  唐河县虎山灌区、西峡县重阳灌区、方城县望花亭灌区、淅川县鹳河灌区,整修、硬化、除险骨干渠道4.95公里,维修改造建筑物13座。总投资200万元。 

  4.灌区清淤岁修 

  各地要切实加强灌区清淤岁修工作。县、乡政府要同水利部门及灌区管理单位密切配合,对“卡脖子”工程和严重病险渠道、建筑物,要多方筹措资金并动员受益区群众抓紧修复配套,恢复、扩大效益面积,确保抗旱灌溉正常进行。这项工作要列为“兴水杯”竞赛的重要内容。 

  (二)节水灌溉建设项目 

  新野县五星镇和王庄镇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中央财政民办公助),新打机井45眼,修旧井15眼,配潜水泵30台、深井泵30台,埋设塑料管45公里,配地面管25.3公里,建节制闸1座,衬砌渠道8.7公里,建管理房6处,新建维修桥涵42座。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000亩,其中地埋管道输水灌溉7000亩,渠道防渗衬砌1000亩。总投资600.4万元。 

  桐柏县固县镇和黄岗乡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中央财政民办公助),打配水源井11眼,埋设塑料管118.44公里,配地面管37.73公里,配压力罐2套,建供水管理站2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00亩,其中滴灌450亩,地埋管道输水灌溉4050亩。总投资622.55万元。 

  卧龙区陆营镇国家级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打井21眼,洗井2眼,配水泵23台,埋输水管道20.51公里,配地面软管1150米,建管理房60平方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25亩。总投资202.66万元。 

  宛城区溧河乡、卧龙区龙兴乡、新野县城郊乡、内乡县打磨岗灌区、鸭河口灌区等5处省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区,打井15眼,硬化渠道15公里,埋输水管道11.3公里,修提水泵站5座,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000亩。总投资180万元。 

  (三)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涉及唐河县源潭镇、大河屯镇,方城县古庄店乡、独树镇,邓州市腰店乡、桑庄镇,镇平县侯集镇,内乡县赵店乡,淅川县厚坡镇,西峡县回车镇,南召县皇后乡,计划建拦河坝7座、提灌站6座,打井1100眼,修旧井99眼,配套输电线路42.9公里,开挖疏浚沟渠619.94公里,硬化渠道23.55公里,铺设地埋管道126.76公里,修建各类建筑物2017座,小型蓄排水工程127座,机耕路436.6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1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2.8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05万亩,新增除涝面积9.21万亩,改善除涝面积4.19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6万亩。总投资7880万元。 

  2.利用世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三期工程 

  改造中低产田4.2万亩,涉及新野县城郊乡、方城县赵河镇、社旗县城郊乡、宛城区红泥湾镇,计划打配机井340眼,新修整修硬化渠道、疏浚排水沟206公里,地埋输水管道4公里,新修维修建筑物795座,新修整修田间道路150公里。总投资1832万元。 

  3.烟田水利配套项目 

  涉及社旗县、方城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邓州市,计划打井539眼,建塘坝112座、提灌站21座,整修硬化沟渠33公里,埋输水管道19公里,修机耕路28.5公里。总投资3922万元。 

  4.土地整理项目2007年度土地整理项目涉及西峡五里桥、内乡余关、新野王庄、唐河张店、镇平曲屯、宛城红泥湾、社旗桥头、淅川寺湾、邓州文渠等9个县(市、区)16个乡(镇),建设规模21.76万亩,其中土地整理21.43万亩,土地复垦0.33万亩,新增耕地1.55万亩。总投资21635万元。 

  5.优质粮产业工程 

  标准化粮田建设项目水利配套工程涉及镇平县、唐河县、社旗县、邓州市,打配井383眼,修旧井262眼,建坝1座,修渠7.5公里,疏浚排水沟112公里,新修整修建筑物466座,新修整修田间道路116公里,平整土地1500亩,改造中低产田6.4万亩,总投资1755万元。内乡县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项目,打井80眼,修斗渠5.17公里、农渠19.09公里、生产路25公里、桥涵30座。投资625万元。 

  (四)农村饮水安全项目 

  全市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24.82万人,涉及全市13个县市区105个乡(镇)199个行政村,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85处,其中机井工程149处,引水工程23处,集雨水窖工程3处,管网延伸工程10处。总投资9928万元。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要把提高饮水质量作为第一任务,突出工程进度和管护,坚持速度、质量、效益并重,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折不扣地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要按照“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统筹兼顾,制订实施规划。坚持“五化”标准,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安全、后方便”的原则,优先安排集中供水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一批供水超千吨、供水规模上万人的大型饮水工程。要严格工程建设程序,确保建设速度和工程质量。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标制、施工监理制和管理合同制。要及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防止滞留、挪用、非法占用。创新运行机制,强化建后管理,保障良性运行,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要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主体,完善管理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发挥长期效益。 

  (五)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上级要求列入国家除险加固规划的70座水库在2009年底前完成除险加固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全面落实责任制,健全联动机制,锁定开工和竣工时间,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保证如期、争取提前投入运行。赵庄、泰山庙、刘山、赵湾、望花亭、冢岗庙等水库要尽快完成主体工程验收;高西河、裴营、廖庄、王庄水库要加快施工进度;黑子树、洛洼、柏树庄、蒿坪、高丘、兰营、斩龙岗、翟庄、银盘河、湾潭水库等完成施工准备的要尽快开工;最近上级批复的31座水库要加快施工准备进度,保证年底前开工、明年汛期前完工。同时,要争取列入规划的其它水库及早纳入国家年度投资计划和实施计划。 

  针对水库在防汛中暴露出的问题和隐患,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级财政安排的专项经费,多渠道筹措资金进行水库岁修除险,保障水库安全运行。 

  (六)中小型河道治理和面上除涝 

  各地要继续抓好堤防整修加固、河道疏浚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全市疏浚河道54.6公里,修复水毁工程385处。要将堤防岁修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要及早动手,规范设计,组织沿河群众修复、加固水毁堤防,处理隐患,备足砂、土;切实抓好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保安能力。抓好农村河道清淤清障和水生态建设,把农村河道清淤清障作为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整修河堤,疏通河道,清除垃圾,引水冲污,尽可能使乡村河道的水流动起来,循环起来,建设“碧水”工程,给广大农民群众提供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着眼区域长远发展要求,对低洼易涝区进一步拉大框架,高标准规划、治理,努力改变排涝标准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状。要充分考虑排涝系统的完整性,从田间排水沟到骨干排水河道要逐级疏通,建筑物及时配套到位,确保治理成效。 

  (七)水土流失治理 

  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在全面扫清2007年度项目工程遗留的同时,抓紧实施2008年度项目,尽早完成,发挥效益。淅川县项目区涉及丹江口库区9个乡(镇),治理水土流失285.32平方公里,总投资782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911万元;西峡县项目区涉及回车、五里桥、丁河、西坪、寨根、米坪、军马河等乡镇,治理水土流失279.44平方公里,总投资591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957万元。 

  省下达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涉及内乡县长岭沟、弹琴河、清凉庙小流域,桐柏县朱庄、陈庄、大棚小流域,方城县二郎庙、老模沟、袁庄小流域,南召县潘坪、泗河、和平沟、青峰山小流域,社旗县陌陂河上游、洪马河小流域,唐河县魏河、丑河小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90平方公里,坡改梯3160亩,水保造林3.97万亩,保土耕作2.33万亩,沟坎地130亩,种草1500亩,封山育林6.72万亩,兴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49座。投资125万元。 

  水土流失治理要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连片,综合治理,注重生态自我修复。要通过改善治理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水土资源使用效益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项目区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同时根据项目区情况,实施封山禁牧、封育保护,恢复植被,发挥工程的整体效益。要以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为契机,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认真落实“三权一案三同时”制度,强化缓批、限批措施,遏制人为新增水土流失,使全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提高20%以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率、落实率均达到95%以上,特别是城镇建设、有色矿山开采、公路建设等重点、难点行业的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落实率和验收率要有新突破。 

  (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卧龙区王村乡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民办公助),新打机井8眼,建管理房8间,整修坑塘2座,开挖蓄水池3座,配潜水泵10台、移动式喷灌机组10套,埋设塑料管7.4公里,配地面管3.2公里,整修田间道路2.4公里,新增灌溉面积1800亩。总投资100万元。
  镇平县贾宋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民办公助),新打机井18眼,配潜水泵21套,埋设塑料管21.42公里,建管理房6间、生产桥5座,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00亩。总投资107.32万元。 

  财政扶贫、以工代赈、移民扶持、抗旱等建设项目资金要向小型蓄、引、提水灌溉工程新建和维修、配套上倾斜。“农田机井通电”工程要同各类建设项目密切配合,努力提高我市农田机井供电设施水平,实现农业排灌用电安全可靠、节能降耗、管理规范,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各地要针对防汛、抗旱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社会资金为补充,组织动员受益群众集资投劳,开展小型灌、排工程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九)水产业发展 

  全市水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水产品质量,全力推进以莲田养鱼、网箱养鱼、银鱼养殖、观赏鱼养殖等为代表的南阳特色渔业的发展,全市水产品总量力争达到30万吨,其中鱼产量9万吨,水产业总产值达到36亿元,确保水产养殖稳步健康发展,水产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要结合坑塘堰坝等集雨工程建设推广水产养殖技术,扩大水产养殖面积,促进水产业发展。 

  三、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注重实效。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对“三农”工作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抓住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找准水利建设的主攻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完善措施。规划编制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服从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并与其他专项规划相衔接。规划一经编制完成并按程序审批后,所有部门和单位都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和中止。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群众意愿和承受能力。要充分考虑水土资源的承载能力,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搞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和技术含量。要加强工程建设行政审批工作,涉及防洪、水土保持和水资源开发等项目,要依法履行审批程序。 

  (二)广辟渠道,增加投入。要建立稳定的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农民自愿投入为基础、其它经济组织和形式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切实增加政府投入。要发挥各级财政水利投资主渠道作用,把纳入建设规划的水利工程项目纳入预算,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保障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及时、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保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二是充分发挥农民群众投入的基础作用,积极实践和不断完善“一事一议”政策,通过优惠政策、灵活机制、资金扶持、技术服务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把政府补助与农民自筹挂钩、工程建设管理与农民收益挂钩,采取项目公开、民主理财等措施,改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机制,动员和鼓励农民更多地投入农田水利建设。三是继续深化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吸纳社会资金投入。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投资环境,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投资回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实行以工带农,城市反哺农村。四是进一步搞好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及水利政策性规费征收,加强水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资源费的征收工作,增加水利建设管理投入资金,逐步做到以水养水。要加强对水利资金使用的监管,定期检查项目资金配套和管理使用情况,投资数额较大的工程要进行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保证资金安全,提高投资效益。 

  (三)严格程序,确保质量。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坚持做到计划管理程序化、资金管理规范化、质量管理标准化、监督管理经常化、检查验收制度化,从根本上解决重数量、轻质量,重审批、轻实施,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建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和专门机构的作用,严格推行和落实水利建设“三项制度”,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一是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要对项目的资金筹措、招标、施工管理和建后运行管理全过程负责。二是完善招投标制,通过招投标,择优选择筹建队伍。水井施工单位要严格按资质规定范围施工,严禁无证作业,确保成井质量。三是完善工程监理制。监理单位必须履行职责,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把施工质量、材料设备关,防止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杜绝“半拉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确保工程质量。要实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和终身责任制,加大工程建设稽查力度,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切实维护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工程建成后,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竣工验收,由验收人员签字负责,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各级水利部门及有关技术人员要加强工程规划设计和技术指导、服务,开展巡回检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要加强县乡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搞好工程规划设计和技术指导,加强施工技术培训和持证上岗,采取示范带动、现场观摩等措施,促进全市水利工程质量标准的提高。 

  (四)加强管理,深化改革。一是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章立制,规范运作程序;要积极探索非经营性工程的产权制度改革办法;要加强难点问题的研究,用以指导改革实践,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权责不明、管理不善、投入不足、发展滞后的问题。要以用水户协会为主要组织形式,巩固完善小型水利设施改革成果,解决工程管护问题。探索我市农业水费的改革模式,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二是强力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各地要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任务,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确保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三是大力推进水价改革,进一步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使过去单纯靠行政措施节水转变到发挥市场作用和依靠经济手段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方式上来。 

  (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地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冬春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党政“一把手”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分管领导抓好落实。各级要调整充实水利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体系;领导干部要分包工程,深入一线检查指导,推进工作。各级领导要深入一线,加强指导协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要加强督查。要采取得力措施,巡回督导、跟踪督导、驻点督导。市农建指挥部要加强督查,及时通报各地工作开展情况,推广先进经验,推动我市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要加强协调配合。各级各部门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水利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调查研究,科学规划,搞好技术服务和指导,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发改、财政、金融等部门要积极增加水利投入,支持水利工程建设;农业、林业、国土资源、电力、交通等部门要配合水利部门做好工程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新闻单位要及时宣传、报道水利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要继续深入开展“红旗渠精神杯”和“兴水杯”竞赛活动,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实效。

  附件:
   1.南阳市2008—2009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计划表
    2.南阳市2008—2009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分类工程计划表
    3.南阳市2008—2009年度中央和省安排工程计划表
    4.南阳市2008—2009年度市县自筹资金工程计划表

附件下载

相关推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